熱門文章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大陸債務危機有幾大鑊?

利字當頭:大陸債務危機有幾大鑊?


大陸錢荒,因為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出。不過,這次債務危機,並非單純資金流向失衡。
2005年滙改開始,人民幣不斷升值,許多大陸企業,只要借外幣債,又將錢拿回大陸,就算甚麼都不做,只是放數,已經是不錯的買賣。當然,這種買賣最大風險,就是當國家滙率由升轉跌,欠了外債的企業償還能力也急跌,過了臨界點,個別企業的問題,就成為整個金融系統的問題。
通常,下一步就到國家拯救銀行。過程中,少不免會擴大央行資產負債表,而貨幣的滙率也會進一步下跌。到了這個時候,那些資不抵債的企業,破產的破產,被政府接收的被接收。對外欠下的債還不到,就變成別國的債務危機;國與國之間的金融危機擴散,傳動機制之一,就是債務違約。
以 上所描述的貨幣貶值導致經濟崩潰的事件,在過去曾發生在八十年代的拉美,以及九十年代中的東南亞。當然,相信中國是例外,也不是沒有道理。資本賬不開放, 中國的經濟規模,也比當年的拉美和東南亞國家更大。可是,究竟這些因素是否足以令中國可以避過一劫,惟有等歷史去證明。

直到今年初,仍然有不少內房在香港發美元債,據說反應還不錯。究竟大陸企業在香港發的美元債總額有多少呢?其實只要人民幣跌破這兩年的位置,基本上壓力就會續漸浮現。要是這一浪海嘯的震央是中國,對香港的衝擊恐怕不會低過1997年那次。

之 前被捧到半天的金磚四國,大體上都面對同一個現象。過去近廿年,金融危機接二連三,假如「好嘅唔靈醜嘅靈」,揹黑鍋的肯定又是自由市場和資本主義。可是從 來沒人深思,觸發這些金融危機的源頭,其實是一次又一次宏觀經濟調控的失敗個案。像大陸,這幾年的宏觀經濟結構失衡,對實質經濟發展構成傷害不淺。能安全 軟着陸當然最好,否則至少也要讓錯誤的投機者付出代價,不要將代替轉移到其他人身上,最差的結果,就是以另一個更大的錯去掩飾前人的錯,要下一代償還。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