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蘋果日報,麥嘉華筆記
投資失敗的死因
早於 70年我已經在華爾街打滾,令我大惑不解的是,為何那麼多投資者重複犯上同樣的錯誤,到頭來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總是在不適當的時機,買入不好的股票或資產。我一直覺得,大多數投資者都未能準確捉摸市場去向。在順風順水、大牛市持續 10年以上時,投資者不管股價有多高,都會勇者無懼地入市;可是當市況逆轉,跌市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他們才驚醒,在偏低的水位拋出手上的股票。
盲目跟風無視轉勢
在上世紀 90年代,當年投資者一窩蜂追捧「 TMT」股票──科技、媒體和電訊股,卻離棄了船務、鋼鐵、礦業與石油股等「舊經濟股票」。在 99年一次投資講座中,我指出黃金相對股票價廉物美,當時遭到數位大有來頭的華爾街策略師炮轟,認為黃金是「落伍的投資產物」。事實證明,自 99年以來,黃金和其他商品明顯跑贏股票。還記得在科網股泡沫的年代,投資者不屑投資長期美國國庫債券, 10年期國庫券孳息於 2000年一度攀上 6.79厘。在 99年 12月一個聖誕派對中,女主人向我「請教」投資之道,我告訴她我鍾情黃金,並指出納指被高估,可考慮撥出部份資金投資債券。這位女士卻不以為然,她認為金價易跌難升,而每年只有 6厘回報的債券也欠吸引力,並自稱每日炒「即日鮮」股票,回報率高逾 20%。令我驚訝的是,她在股票牛市持續了 18年後,仍滿有自信地每日炒賣價位偏高的科技股。我要強調,當一個趨勢持續越久,投資者越要謹慎。可是,越長的升浪或跌浪,越易令人相信這趨勢會持續下去,之後一旦出現恐慌性的拋售或買盤大舉湧現,市況就會逆轉過來。
貪婪恐慌戰勝理智
過去 9個月,我察覺到多個主要市場轉折點: 10年期國庫券孳息於去年 12月底降至 2.08厘的超低水平,油價在去年 12月 19日跌至每桶 32美元,美滙指數轉勢,以及標準普爾 500指數被質低至 666點。在去年底追買美國國庫券的風險,就如 2000年初納指高峯時追買股票那麼高。同樣地,如果投資者在今年初股市極度超賣之際壯士斷臂,也冒上很高的機會風險。換言之,投資者面對着兩種風險:( 1)揀錯時候入市;( 2)錯誤決定出市,以致錯失資本上升機遇。未來的市況仍充滿變數,要準確推測 6、 9或 24個月之後的事談何容易,更遑論是 5年後的光景。因此,我認為投資失敗的其中一個導火線,是情緒化、貪婪和恐慌,戰勝了理智。麥嘉華(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