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打殘樓市之後

利字當頭:打殘樓市之後

曾幾何時,特首梁振英將港人港地視為政績。當港人港地不再存在,政府也自然會說成是打壓樓市過熱有功,這就是官字兩個口。不過,既然辣招中的BSD如此神效,政府又會否撤消SSD和DSD呢?反正過熱已經不存在,對不對?
有 樓在手的,願望是財富效應。政府怎樣出招,只要不影響他們的利益,他們不會作聲的。至於沒有樓在手的,置業是也希望財富效應讓他們坐一轉順風車,所以當樓 市回落,也不見得他們會感謝政府打壓樓價。結果,沒有人會感激政府,這是97後的歷史教訓。但正如湯恩比所講,歷史的最大教訓,就是人不會從歷史教訓中吸 取教訓。
由去年傳聞聯儲局會退市,到真正退市,再到預期加息,我一直都說現在的宏觀經濟環境,跟九十年代中甚為相似。那相似的程度,甚至有點令人不安。
當 年除了美元由寬鬆轉緊,就連日本也彷彿在歷史重演;97年日本政府將消費稅由3%加至5%,令日本陷入年半的衰退,最終日本在短時間內暴瀉至147日元兌 1美元的低位。昨天,日本的消費稅正式由5%加至8%,對經濟的震盪會有多大,現在言之尚早。但是在最壞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需要作出的貨幣政策調整,可以 比當年的更進取。
事實上,九十年代亞洲金融風暴的日子,香港還有一個靠山叫做大陸。可是今次perfect storm殺到埋身之時,就連大陸的經濟環境也似乎是一個負面因素。政府裏堅持要積穀防饑的人士,諷刺地被一眾梁粉狠批。這個政府不可以說是沒有經驗或沒 有準備,只不過民粹蓋過了理性,這正是今天香港最不幸的地方。
政府朝令夕改,藥石亂投,市民惟有自求多福。有一點我始終堅持,就是政府有責任處理居住問題,皆因公家是土地唯一供應者,可是政府沒有能力和義務去處理置業的問題。說到底,買樓供樓是個人能力問題,要是經濟逆轉,難道政府會出錢代市民供樓嗎?

利世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