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治亂興衰的循環

利字當頭:治亂興衰的循環



 

老套的說,歷史離不開「治亂興衰」這四個字。有人視歷史為周期,也有人視歷史如鐘擺;明顯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看同一件事。究竟社會又是怎樣由盛 轉衰,由治入亂?我承認自己是個傾向悲觀的人,越去了解歷史,就越發覺過去幾千年來,人禍多於天災,而災禍的日子,又總比太平盛世來的漫長,所以繁盛的太 平,是珍貴稀罕且難以長久的。唯一可以讓我們對未來有希望的,就是見到人類文明一波三折,最終還是走到今天的這一步。

最近讀《中國金融數3000 年》,作者陳雨露和楊棟,對歷史的認知和判斷,跟一般文人有點不一樣。畢竟,中國歷史的紀錄和解說,一直由一群官僚把持,但與此同時,這群官僚也是整個統 治制度的最大既得利益,所以他們對這個制度中的不公平之處,可能視而不見,也可能視之為天經地義。故事教訓之一,就是任何權力越集中,制度就越難打破,分 權的意義,就是在於不讓任何人壟斷了社會的發展。




陳雨露和楊棟回顧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治亂興衰,有個很概括,但又很符合史實的解說:每次大治,如漢 初文景、隋代開皇、唐貞觀、開元等,共通之處都是資本的分佈平均,甚至是統治者以各種威逼利誘,進行資本的再分配;但與此同時,要振興經濟,統治者又不得 不再規限放鬆,讓生產力釋放出來。
中國歷史中由百廢待興到大治,通常只要一代人的時間;可是由盛至衰,往往歷時超過一世紀。由治入亂,以陳雨露和 楊棟的見解,最關鍵問題是資本漸漸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在宋代之前,土地就是資本,經營專利也是資本,更主要的就是發行貨幣和信貸的權。貫穿了中國經濟史三 千年,其實就是這幾種資本的爭奪。最重要的資本,隨時代而轉變。土地、經營專利和信貸的權利,今時今日也是資本,不過但凡可以用錢在公開市場買得到的,已 經不算是最重要的資本。說到底,過去一百年來,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本是突破成見的創新能力。今天的香港,無疑是缺乏資本,但問題不是土地,而是那種戀棧安逸 的心態,令創新處處犯禁,舉步維艱。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