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A股十八摩

A股十八摩

2016年6月16日

A股十八摩

昨天凌晨5時,MSCI宣布新興市場指數年度檢討結果,再次把A股拒諸門外;但幾個小時後(上午9時半)開市的A股,卻未受「摩咒」拖 累,反而顯著上升,上證指數全日升1.58%,創業板指數更升3.42%;同時成交額亦大增,但大藍籌反而跑輸,未見「國家隊」托市手影。股壇向來有「好 消息出貨」規律,「壞消息買貨」就較少見,何況還買到爆升;但A股這次「反低潮」,其實有三大原因。
首先,亦是最簡單的原因,在於投資市場向來是「玩期望」的遊戲。記得MSCI去年宣布年度檢討結果之日(2015年6月10日),A股正如火熾熱, 上證指數企於5000點樓上,股民們充滿正能量,對於「入摩」亦覺得十拿九穩;豈料當日宣告期望落空,間接導致A股崩盤,一星期內便跌穿4000點。可以 說,對於「入摩」的期望,有份催生去年的A股大時代;但該期望之落空,亦是其後爆發股災的原因之一。
打定輸數散戶免疫
反觀今年「放榜」之日,A股較去年高位幾乎腰斬,上證指數掙扎於2800點關口,水位不可同日而語;此外,從監管部門到研究機構,都對「入摩」大吹 淡風,令股民們做足心理準備,一方面「打定輸數」,同時亦知道即使成功闖關,初期亦只會帶來約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不及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額 三分一,主要是心理和象徵作用居多。所謂沒期望就沒失望,難怪股民們已對「摩咒」免疫。
其次,正如去年A股「入摩」落空時,筆者寫過〈MSCI欲拒還迎最銷魂〉,該機構今年繼續採取「欲拒還迎」策略,務求「吊住你癮」,藉以爭取內地證監當局更大幅度的付出。舉例說,雖然去年和今年都拒絕A股,但MSCI的聲明表態卻不一樣,去年說的是「決定暫時不把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今年卻是「延遲把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觀乎今年字眼,意思是A股「入摩」已沒疑問,現在只是「延遲」一下。MSCI亦強調,會繼續把A股留在審核名單,一旦未來幾個月就相關問題取得進 展,便可隨時決定納入A股,毋須再等到明年6月的年度檢討。這就像打工仔爭取升職,雖然今年落空,但上司開出激勵條件:「下個月這project搞得好好 睇睇,我就升你,唔駛等到出年『阿披素』。」MSCI正是藉這種「吊癮」姿態,促使內地證監當局加快改革,以滿足國際投資者要求,過程其實是一種博弈。
欲拒還迎耐心推進
最後,在「放榜」後的電話會議中, MSCI董事總經理兼全球研究主管Remy Briand明確指出,針對「入摩」條件,內地當局經過這一年來努力,已滿足了國際投資者的大部分要求,包括徹底解決了股票實質擁有權問題,並改革了 QFII制度(包括增加額度和放寬資本流動),以及改善了股票停復牌機制(主要防止太多股票長期停牌)。目前剩下的主要障礙,其實只是「兩個半」問題,即 QFII對資本贖回仍有設限(每月贖回額不可多於上年度淨資產的20%),A股ETF在境外掛牌仍須預先審批,以及停牌機制「改善成效仍待觀察」。對內地 當局來說,這「兩個半」問題都屬於技術性,若有決心要「入摩」,其實不難在短期內解決。
更進一步看,這「兩個半」問題若能在短期內解決,除了有望成功「入摩」、引入區區1500億元資金之外,其實亦象徵着A股市場機制的更加健全、開 放,以及跟國際接軌,有助於重建境內、外投資者信心,長遠可帶動的資金當然不止1500億元。當然,內地當局對改革步伐亦有自身考慮,不一定為了「入摩」 而「什麼都應承」;就像九十年代的「入世」(加入WTO)談判,亦拉鋸了接近10年。
總的來說,A股仍陷於災後低迷期,股民對「入摩」本已沒期望,落空後亦沒失望, 只視為靴子落地;同時,MSCI的表態亦令人憧憬,內地當局有可能在短期內密集改革,長遠有利於股市重建。中國有一首傳統民歌《十八摸》,說的是男女調情 藝術,宗旨為欲拒還迎、耐心層層遞進,如此才最富情趣;MSCI似乎亦深諳箇中三昧,跟A股唱起「十八摩」,旁觀的股民亦要有耐性慢慢欣賞。
高天佑 tyko@hkej.com
 轉載倍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