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佔鐘之後下一站香港去哪裏?


佔鐘之後下一站香港去哪裏?


近日看到台灣媒體引述一篇《華爾街日報》的文章,題為《In Taipei,Life in the slow lane》,內容大意講述一個外國撰稿人眼中台北如何從上世紀的亞洲新興城市蛻變成慢生活的文化生活之都。但代價似乎是經濟成長從此遠遠落後鄰國首都,淪 為一個適合養老,但不適合年輕人創業拼搏的地方。
人人追求的夢想都不同。可以說這些年台北人追求的是生活,而不是生存。所以不介意犧牲經濟發展, 來換取生活質素。相比起經濟,他們更願意發展文化和藝術;相比起高樓大廈,他們更嚮往大自然。因此,去年英國顧問公司ECA評比,台北是亞洲第六適宜居住 的城市。然而,追求生活質素的同時,工薪階層卻要負上沉重的經濟代價。中小企業無論如何是不能在刀口競爭的半導體行業上與三星競爭的。因此毫無疑問台北漸 漸失去競爭力,經濟轉型之下有拚勁、有才華的年輕人也只等能北漂到北京、上海才能追求更高的薪酬和發展機遇。而台北,職場發展就是一潭死水,普通的年輕人 一樣的坐困愁城。

光環褪色是不爭事實

昔日的亞洲四小龍中,香港看似最功利、頂着「國際金融中心」的稱號,人人為了賺錢博到盡,營商環境競爭力年年名列前茅。然而、一場佔中、讓人在段時間內看 到一幕幕濃縮的社會病態,在「淪落二線城市」靠嚇論與辱罵「港豬」的一片口沫橫飛中,鮮有人探討我們是否真正在一條通往比台北更差的下降軌道上?
上 世紀90年代之前,香港經濟發展速度的確驚人,可惜無以為繼,回歸後發展大不如前。另外,政府政策推行及實施效率低,久久未有商業、民生及政制的良方妙 策,令政策及基建拖延。而推行的政策沒有長遠發展願景,而且成效低,令香港競爭力下降,之後香港的人均GDP開始被新加坡超前,而且每況愈下。另一邊廂, 內地北京、上海等內地一線城市開始發迹,靠資本扎堆引爆增長,香港的光環漸漸褪色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經濟光環褪色不是最大的問題,但是年輕人寄望 經濟減速後大家生活會好過一些卻是不折不扣的一廂情願。情形正如華爾街日報文章那位作者注意到的,愜意享受台北的慢生活的人,往往不是她的年輕居民!年輕 人活在一座暮氣沉沉、苦無出路的城市裏,分分鐘比活在朝氣勃勃,但同生活壓力逼人的城市(紐約、倫敦、三藩市等地一樣是租金壓力高到無倫)裏更糟糕!更何 況香港一向以經濟繁榮打正旗號,如果一朝改弦易轍,真能跟台北一樣以「宜居」作新的定位嗎?如果政府在這個長遠策略問題上繼續無所作為,那麼不管真普選與 否,恐怕以腳投票的港人還是會越來越多。
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