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投資導航:世界盃年股樓當黑

投資導航:世界盃年股樓當黑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還有不足一個月便開幕,相信全港球迷已準備就緒,迎接球來球往的日子。但歷史告訴我們,世界盃年香港以至全球經濟或股樓,均有不幸事件發生,仲要甘過金球,投資者小心隨時踩中地雷,被判罰極刑。

■經濟大蕭條期間,美股災難性大跌。 黑白圖片

【1930】全球經濟大蕭條

第一屆世界盃於1930年在烏拉圭舉行,連同主辦國在內,當年只有13國派隊參加,賽事未成氣候。不過,參賽國家之一的美國,在前一年爆發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在當年甚至之後幾年仍持續擴散至全球。

當年的經濟大蕭條,由1929年9月初美國股市下跌開始計,到10月28及29日,更連續兩日跌逾11%,其中10月29日更被稱為「黑色星期二」,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股災,並席捲全世界。經過數年折磨後,部份經濟體系在30年代中期開始恢復,但大多數國家要到二戰結束後才得到喘息。道指則要在1954年才回到1929年前的水平。

 

【1986】美種下股災禍根

雖然華爾街股災「黑色星期一」,是於一年後發生,但當年美經濟已由高速發展變為緩慢發展,股市卻在當年起飛,至1987年10月泡沫爆破為止,算是種下禍根的一年。國際油價則於年內首七個月急挫六成。

本港方面,當年慶幸未有壞消息,但股壇最重要事件,就不得不提四會合一,四個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及九龍證券交易所,合併成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於4月2日開業,其後更獲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接納成為會員,亦為日後港交所(388)上市鋪路。

 

【1990】波斯灣爆發戰爭

這一年是國際上多變的一年,東西德統一、中東危機及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辭職等都在這年發生。同年8月伊拉克攻佔科威特,美軍出兵發動波斯灣戰爭。至於美國亦因垃圾債券及信貸緊縮等問題,經濟出現輕微衰退。

1989年六四事件後的一年,政治陰霾籠罩,港人對回歸後的情況感憂慮,故當時掀起大規模的移民潮,歷時超過五年,其後部份移民人士未能適應外地生活,加上對本港前景再次改觀,故又出現一幕回流潮。同年12月,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架構重組,宣佈遷冊英國,成立滙控(005),分析指這出人意表的舉動,是受本港主權移交的不明朗因素影響。

 

【1994】港樓價高位回落

本港樓價當年首季狂升三成,市民叫苦連天,其後政府推出多項打擊樓市措施,針對樓花及按揭等,加上銀行接連加息,終令樓價有冷卻迹象,發展商卻因此埋怨政府干預樓市,並各出奇謀吸引買家,包括提供十成按揭等,惟樓價跌浪已成,至1995年第三季,平均樓價插水三成。

 

美債市現大屠殺

原來今時今日的樓市問題,早在20年前已出現,最可怕的是,20年後的今天,全城依然為樓市問題而煩惱。

至於國際市場方面,美國出現債市大屠殺,事緣該國於1990年陷入經濟衰退後逐步復蘇,聯儲局急於收緊貨幣政策,在當年2月起加息七次,引發債市拋售潮;美國30年期債息在1至9月間勁升逾150點子,高見7.75厘;10年期債息更由5.5厘大幅抽升至7.8厘。

債市動盪更令投資者轉投海外資產,引發墨西哥金融危機,並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之一。

 

■大鱷狙擊港元,期間港股急瀉。 資料圖片

【1998】亞洲掀金融風暴

年初東南亞滙市下挫演變成亞洲金融風暴,及至8月美股及日圓持續動盪將風暴深化,以索羅斯等大鱷為首的對沖基金看準香港回歸不久兼房產股市泡沫漸成形的機會,自1997年以來第四度衝擊港元,最終迫使港府出手承接港元沽盤,並罕有大手買入藍籌擊退炒家。不過,港股期間由3月高位一直急跌至8月中才反彈,累計跌幅達44%,過程觸目驚心。

對沖基金美國長期資本管理(LTCM),在俄羅斯金融危機中,不足四個月虧損46億美元,陷爆煲危機,最後在2000年初清盤。

 

【2002】仙股風波累港股

自亞洲金融風暴後,連續多年陷入通縮的香港,經濟環境陷入低谷,其間遇上「仙股事件」打擊股市信心。當年7月下旬,港府倉卒建議將股價長期跌至5角以下的股份除牌,翌日細價股即爆發骨牌式洗倉,市場人心虛怯。

 

美科網股插至谷底

除了仙股當災,當年整體股市同樣大幅插水,大市自當年5月中的高位持續經歷長達半年的調整,累計下跌26%;樓市同年亦挫逾一成,孭上負資產的人「一街都係」。

隨着互聯網興起,網絡相關的商業活動增加,市場期望行業未來盈利理想,1999至2001年間,任何公司在名稱前加上「e」或公司名稱後加上「.com」均喪炒,令投資者忽視企業市盈率過高等訊號。

美國聯儲局在1999至2000年期間加息,加上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泡沫最終爆破,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3月見5048點的高位後,於2002年10月低見1114點,跌幅達78%。

 

【2006】美樓市泡沫爆破

千禧年科網泡沫爆破,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狂減息撐經濟,聯邦基金利率於2001年間,由6.5厘急降至1.75厘,到2003年,聯邦基金利率再跌至1厘的45年低位,刺激美國樓市節節向上之餘,業主亦大舉加按套現肆意消費,為泡沫爆破埋下伏線。

 

港證券行接連爆煲

隨着儲局於2004年6月恢復加息,2006年年中,息口已加至5.25厘,加上銀行放貸條件過鬆,越來越多業主吃不消,樓市泡沫於2006年正式爆破,期內因逾期供款被收樓的物業按年飆42%,達到125.9萬宗。

2006至2007年均為港股市場大豐收的時期,但是在旺市下卻暗藏殺機。

當年5月小型證券行鴻運被揭發速動資金短缺2,800萬元及懷疑挪用客戶的資金,最後被勒令停業,及後證監會加強巡查之後,7月及8月又爆出大發及永業證券出現財政問題,令三個月內接連有三間證券行爆煲,保守估計,牽涉3,500萬元及逾千名投資者,亦促使證監及後加強監察證券行資金情況。

 

■希臘陷財政壓力,部份緊縮措施引發市民抗議。

【2010】歐洲現債務危機

金融海嘯後,歐洲多國政府用大量公帑拯救財困的金融機構,帶來極大的財政壓力,加上冰島於08年發生金融危機,持有大量該國債券的愛爾蘭銀行業首當其衝,令情況雪上加霜。愛爾蘭於09年率先爆煲,要歐盟出手拯救,之後希臘、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相繼步其後塵要歐盟為首的國際貸款人拯救,將歐債危機的憂慮推上極點。

本港方面,樓價自08年低位累計反彈六成,炒風由豪宅蔓延至上車盤,逼得港府在11月中歷史性推出辣招,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樓市正式大轉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