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內地炒家擺明避開「A+H」股


【EJFQ市評】內地炒家擺明避開「A+H」股

H股備受內地投資者「冷遇」,從「正路」分析,內地股市由佔八成以上參與率的散戶主導,能夠以H股掛牌都是相對大型的企 業,並不太適合A股炒家的「口味」,亦即是在追逐市場氣氛不問估值的內地投資者眼中,A股才是「正貨」(見4月24日「市評」),如此則問題還不大。不 過,若從「陰謀論」的角度研究,本港投資者就須提高警惕。
由4月8日至20日的9個交易日,港股有8日錄得逾2000億元的超級大成交(其中4月 16日「僅」得1986億元),甚至於4月21日至5月5日的10個交易日,亦有平均1756億元的大成交,顯然是月前已開始炒AH股溢價收窄「概念」, 再在中證監准許公募基金投資「港股通」股份的新刺激下,本港及外資「芬佬」都蜂擁入市,如意算盤是「搶定貨」也不怕沒有人例如公募基金承接(EJFQ系統 圖表顯示,國指由4月8日至16日期間明顯跑贏恒指),並吸引了不少散戶高追。
然而,4月16日「市評」已指出,不要把公募基金或內地投資者當作「老襯」,昨天重複提到「只怕北水遲遲不來」,以過去兩日在漲停板A股之中, 「A+H」股只佔微不足道的比例,「北水」何止無意南下,甚至擺明或「故意」避開有在港上市的股份,情願熱炒P/E已高達100倍的創業板。
事實上,公募基金及內地投資者是否捧港股場,擁有絕對的主動權,亦即是「時間」優勢在彼方,早前儲定貨的本地大戶特別是高追的散戶,在這次「預期資金流」的戰役中完全處於被動,並有可能自己成為「老襯」。

信報研究部
免費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